拼多多崛起,靠的就是2元店经营哲学

2018-07-14 小李白家族 42105

 扫码分享

拼多多现在是很火的一个购物APP,当然也是挨骂最多的,骂的点无外乎就是它产品劣质、low、抢了电商的生意,但这样依然阻止不了消费者对它的疯狂喜爱。当你我还在淘宝上犹豫该买哪个的时候,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已经在拼多多上捡着了1400多亿的“大便宜”。听着“拼多多,拼多多,拼得多省得多”的魔性音乐,3亿人争先恐后往拼多多上跑。在知乎、豆瓣上讨论拼多多的人,从来不用拼多多,觉得它完全是一种消费倒退,把它打入电商鄙视链的最底层,不过没关系,人家拼多多的用户也从来不上你们这些平台,这就跟“谈论快手的人不上快手,上快手的人不谈论快手”一样。

拼多多CEO黄铮就说了:五环内的人群理解不了拼多多。当然了,五环内的人只知道7-11、沃尔玛、天猫、京东、网易考拉,谁想9.9元只够买个煎饼果子加个豆浆的钱,竟然还可以买到像车载冰箱、微波炉、电动平衡车这样价值几百元的东西。可以说,“9.9包邮”几乎就是拼多多的代名词。对于买个零食也要指定海外原产地的中产阶级来说,拼多多充满了城乡结合部的气息,而对于更多的普通消费者来说,却开启了一次全新的购物体验:你买完东西后,不是马上付款,而是发到微信群、朋友圈,发动七大姑八大姨的力量来帮你拼单砍价,比起每天发些有的没的鸡汤,这种关爱来得更实际一些。有了拼多多,9.9元忘记了自己是9.9元,你也感觉好像物价从来没上涨过一样,感动得泪流满面。

它确实跟京东、天猫、网易考拉画风不太一样,也确实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电商模式——社交电商(听说华尔街愿意用300亿美元收购这座金矿),但绝不是新发明,而是一种很古老的零售业态的变形——2元店。

1、吆喝声一定要大

小时候在热闹的街上,你一定听过2元店的喇叭大声吆喝:2元钱买不了吃亏,买不了上当。虽然听起来很土,但却能抓住人们贪便宜的消费心理。“拼多多,拼多多,拼得多省得多”就是拼多多的一个喇叭,而它花几十亿做的营销推广,是一个更大的喇叭。2017年,拼多多收入达到17.4亿,不过光营销费就花了13.45亿元。药不能停,今年,拼多多又把第一个季度的9成收入都投在了营销上。原来它的营销路子,和网易严选、蘑菇街、聚美优品等相比,并没有多创新,方法很简单粗暴,它的影响力,都是靠烧钱砸出来的。

2、不是所有东西都卖2块钱

你进去2元店发现,它里面的东西并不都是只卖2块,不过这已经重要了,你已经成功被吸引进了店子。2元只是一个噱头,如果所有东西都卖得太便宜,低过了成本价,那人家还怎么赚钱?短期内亏一点没啥,但长期亏损谁能忍?拼多多用的就是这个原理,你不能把“所有产品2元起”这个“起”字看掉了,不然你会感觉被欺骗了,怎么跟进店前看到的不一样?所以原价499元现价9.9元的车载冰箱,只限量3件,这个概率就跟中国足球进世界杯差不多,其他零食和生活用品的价格跟淘宝上比,也并没有便宜多少,这样既把损失控制在了合理发范围内,又给你一种捡着大便宜的感觉。

3、瞄准女性刚需群体

裙子、卫生纸、床上三件套、拖把、洗衣粉这些商品,是拼多多开屏画面的热点商品,让人感觉这就是一个家庭主妇的大本营,这充分说明了,20-40岁的妇女是拼多多的主力消费人群。女性、刚需、快销,是拼多多对目标群体的定位,就像2元店瞄准的是低消费能力或者爱贪便宜的群体一样,通过这样的市场细分,拼多多和淘宝、天猫、考拉区隔开来。当网易严选高喊“好的生活,没那么贵”时,拼多多却好像故意唱反调“便宜的生活,没那么差”。什么阿尔妃诗的大码女装,风韵万家的本色纸巾,魅姬蔻的沐浴露,既然是刚需,当然性价比才是王道,牌子什么的都不重要。

凭着线上2元店的升级版模式,拼多多掀起了一场购物的狂欢,不管这个狂欢是表面现象还是真的,它确实让我们看到了电商的另一种可能。做品牌哪有什么新的方法,无非就是学会跳出固有的范围去思考,懂得举一反三而已。

返回顶部